改革开放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充分证明了中国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党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深刻反思、对中国发展落后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形势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前人植树,后人乘凉”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国家的事业前进增添了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向前推进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的强大,于是,改革开放至今仍然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国能发展到能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跟我党精明、长远的决策密不可分,改革开放靠的就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种坚持不懈但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从而经久不衰,在其间即使有过困难艰苦,我党依然能将其化解。
当前,我国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我国用了几十年发展到了西方国家用几百年才发展到的社会,就要用几十年去化解西方用几百年化解的社会矛盾。一旦有了矛盾,就必须妥善解决,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改革必然触及利益,会碰到各种复杂关系的羁绊,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敢于出招、敢于得罪人、敢于突破既得利益,真正让改革落地。
我国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绝不盲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我们有适合自己的属于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我们有主张,有远见,古人云:师夷长技以制夷,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古有诸葛,周瑜运筹帷幄,现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全盘活”,凡事三思而后行,凡事也是想容易而做起来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定要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第一位的。同时也要看到,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必须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对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提出总体思路和方案,但推行起来还是要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
底线必须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要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政治原则和底线,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在改革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习以前车之鉴,借鲁迅之言取前人之精华,剔其糟粕。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商鞅变法,万人皆知;戊戌变法,令人痛心。从而看出改革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可以想象我党改革开放几十年,历经风风雨雨,艰苦磨难反而改革更加深入,经久不息,其背后各位前辈的默默奉献功不可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力量也不容小觑,他们坚定信仰,致力于强国健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就是学习党背后千千万万人的智慧的结晶,从中我能感受到祖国的在不断强大,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影响力增大。一个强大的国家会为其每个公民带来一种钢铁般的自信——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