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协办,江南大学研究生院、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和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博士学术论坛于江南大学落下帷幕。
天气渐冷,挡不住学术的气息萦绕蠡湖湖畔;百家争鸣,禁不住交流的热情席卷江南人家。本次论坛由专家邀请报告、分会场专题报告、论文墙报交流及参观交流等四部分组成,吸引了来自英国斯哥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福州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院士、教授和博士生前来参加,他们与我校的博士生们齐聚一堂,好客的江南人用他们的热情为来客们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论坛。
陈明清教授:很高兴指出我们的问题
在为期3天的论坛中,各院士、教授共分享了40余场报告,为大家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前沿的研究方向。10月31日,在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的口头答辩中,我校博士生向在座来自各高校的博士生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最后的综合答辩环节中,各高校的教授们踊跃发言,准确而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江南大学化工方面现存的不足。化工学院院长陈明清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说道:“很高兴诸位学术大师能来江南大学,也很高兴你们能指出我们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尽力解决这些问题!”以陈明清教授为代表的江南大学的博士和教授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与会嘉宾阐述一个事实:谦逊而虔诚地对待学术,中国学术永远不会萎靡不振!
硕士生赵伟:如果还能再来一次
“这次的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学术交流会议让我感慨很多,作为新晋的研究生,我对胶体这个学术界的知识真的微乎其微,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听完各个博士的报告尤其是英国斯哥林大学的Peter William、香港中文大学的To NGAI、福州大学的赵见曦等人的报告,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如果在我读研的时候还能再来一次这样高质量的论坛该有多好!”今年刚入学的研究生赵伟在听完11月1日的学术交流后,这样讲道。
所谓学术交流就是如此,使未来的潜力人才如沐春风,为后继者的视野与步伐无私导航。一次学术交流可能在学生的饭后谈话中被提及,但是它的影响力,从赵伟的感慨中,可见一斑。当学术交流能够真正影响到下一代的时候,它就是成功的。
志愿者申瑞:在奉献中学习,在志愿中玩乐
萧瑟的秋风吹动无锡躁动的心弦,风景这边独好。与会间歇时,志愿者们带领与会的博士们游玩了惠山古镇。化工学院化工12级申瑞同学这样评价自己的志愿者工作:“我和小伙伴们这几天其实挺开心的,一想到自己作为江南大学的代表为全国各大高校的博士们服务,就感到很激动。在这三天的论坛中,作为一名在背后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我也学到了很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可以说这次学术活动,让我在奉献中学习,在志愿中玩乐,感到自己的生活真的很充实。”华丽的学术报告下,都堆砌着志愿者们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他们从来不诉说工作的辛苦,默默无闻的努力着。他们用青春的热血,衬托了这次无与伦比的思想盛宴。
(化工学院 文 闫东;图 叶俊星;审核 周雪晖)